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正文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23-03-02 09:35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把牢定盘星、稳住基本面,服务新格局、解决烦心事,突破卡脖子、抢占制高点,激发新动能、汇聚大合力”的工作思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实施党建领航计划,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干部师生。按照党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阐释。专项开展教师队伍二十大精神培训宣讲。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继续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通过重大重点项目、成果倒立项等方式持续支持高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2.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全面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重庆市贯彻重点措施,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面落实中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及重庆重点措施,实施中小学校“双带头人”“双培养”“双强化”“双创建”“双规范”五项工程。在教育系统开展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创新行动。加强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开展高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培训。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协助市委组织部选优配强高校校级领导班子。注重正职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规范开展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层分级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有计划地推进干部到区县、学校、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实现向民办高校选派党组织书记工作全覆盖。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汇聚统战力量,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

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健全中央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强化市委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抓好机关、直属单位、市属高校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工委20232027年巡察工作规划,有序推进对直属单位、高校二级院系巡察工作,开展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提级巡察和常规巡察,加强巡察整改落实。

二、实施培根铸魂计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启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命名建设一批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计划,打造高校思政工作品牌。用好本土资源,引导青少年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小我融入大我”实践活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家校联动,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干预防控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强化师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开展市级绿色学校示范校、节水型高校创建。落实《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加强派驻教师培训,持续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统筹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优化民族班办学规模结构。

6.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举办全市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比赛,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继续实施中小学艺术素质和美育评估,举办市首届地方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中小学艺术活动月展示活动推进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提质增效。深化学校健康教育改革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建设。持续做好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

7.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实施《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20232025年)》,推动重庆市大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落地。加强“十四五”和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稳妥有序推进中职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启动配套资源建设继续抓好“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工作。规范各类教材、教辅及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落实教材工作责任制,开展教材使用监测,守牢教材意识形态阵地

8.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和“童语同音”计划。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诵读、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抓好青少年读书行动,举办多种形式读书活动、读书大会。举办重庆市第九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词大会地区选拔赛、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加强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

三、实施提质扩优计划,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指导区县落实《重庆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补齐普惠资源短板。加快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多措并举扩大公办园普惠园增量,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3%以上。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继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办园行为。深入贯彻《重庆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启动20万人口以上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

10.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5%以上。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研制我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继续实施优质资源扩展行动计划,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支持优质义务教育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加快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资源现代化、教育关爱制度化。

11.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98.5%以上。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不断提升普通高中课程育人水平。鼓励探索建设特色高中。深入推进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举办中小学科技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深入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

12.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巩固、深化、提升“双减”效果,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化课程领导力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作业设计水平,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继续将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纳入区县实绩考核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指标体系。推进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实现全流程监管。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统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准入管理,牵头行业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对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持续高压态势和有力震慑,防范和化解风险。

13.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动态清零,努力实现常态化。精准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高质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区县根据城乡融合情况优化乡村学校布局。重点推进万州区恒合乡定点帮扶和鲁渝教育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持续做好全市4个重点帮扶县和17个重点帮扶乡镇工作。

四、实施提档升级计划,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4.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深化《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推动部市、市区共建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本科促进计划,加大中职高职、中职本科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强化国家级“双高计划”、市级“双高”“双优”督促、指导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活动月。

15.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印发《重庆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重庆市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南》,全面推动中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和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实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建好用好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深化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纵深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支持5所高校与企业共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组织好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6.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普融通,加强中小学校技术类和实践类课程教学,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基地建设。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校际合作,建立重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推进产教融合,以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和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探索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鼓励学校、企业共建一批实践中心。加大对西部职教基地建设支持力度,促进“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推进科教融汇,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做好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绩效评估,增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下达数量,支持高校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和设备。

17.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管理,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备案。会同有关市级部门推动成人教育、学历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社区教育示范基地、职业院校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示范性终身学习团队、终身教育活动品牌、百姓学习之星。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创新开展服务面向人人的社会培训

五、实施突破跃升计划,构建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

18.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深入实施《关于新时代振兴重庆高等教育的若干措施》《推动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计划》,构建立足西南、辐射东南亚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对接落实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任务和各项举措。平稳有序实施“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积极推进普通本科和职业院校设置工作。完成重庆中医药学院设置。加快推进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建设。科学指导市属高校做好分校区建设。

19.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围绕国家和我市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打造“高峰”“高原”学科,构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优化构建具有重庆特征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就业导向、高校自主”多元协同学科专业调整体系。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布局建设应用学科,加速数字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理工农医类在校生比例。强化人文社科品牌建设,支持高校建设一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团队。

20.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深化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统筹加强一流课程与重点教材建设。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国家战略行动”、系列“101”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计划,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持续实施全市专业建设“六大行动”,科学开展高校专业设置工作。推进“双万计划”,开展专业质量监测和新专业评估。加强“四新”高校建设,拓展科教产融合载体平台。组织好“高博会”系列活动。加强虚拟教研室建设。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行动计划,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做好学位建设管理工作。

21.加快实施有组织科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培育部署,强化与国家重大任务衔接,开展重大攻关项目。完善高校科技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聚焦重大原创成果开展长周期创新实践。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鼓励科研平台与企业院所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和产学研合作专场对接活动。深化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打造“渝字号”高校社科品牌。

22.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完善部市合作共建战略机制,加大对部市共建高校支持力度。优化同我市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协同创新的路径,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运输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统筹发展。大力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促进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助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示范建设。积极探索高校与重点企业和行业产业部门合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

23.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完善就业资源开发机制,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到边疆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优化升级重庆市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完善就业和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将就业实习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高校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世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办好世界青年大学生创业论坛。

六、实施改革攻坚计划,持续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

24.深化成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第五次会议,共同助推重庆四川“双核”联动。深入落实市委关于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有关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等重要战略协议落地落实,深化两地校、地、企合作,推动两地联合申报教育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优势叠加、共建共享,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持续开展成渝地区高校党务培训、党建“双创”、党课资源等协同合作。

2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根据国家统一安排,研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标准、职业院校督导评估标准等市级配套文件,基本建立全市教育评价改革配套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市级教育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完善教育评估检测机制,完善学生、家长、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集中开展“破”“立”落实情况督查,常态化监测、整治违反禁止事项。印发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管理办法,评选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遴选一批教育评价改革示范区(县)和示范校

2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开展镇乡(街道)政府(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工作,推动各类主体履行教育职责。统筹开展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督导评估,继续抓实立德树人、“双减”等专项督导。持续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试点工作,推动育人质量提升。开展第四轮职业院校督导评估。统筹实施本科高校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工作,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推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

27.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并印发《重庆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改革方案》《重庆市高职分类考试改革方案》《重庆市加强国家教育考试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印发《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有序组织开展我市专业统考调整后的“首考”。持续推进普通高校招生改革,做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调整的宣传解读,确保加分照顾政策改革平稳落地。落实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退役军人专项计划,促进退役军人提升能力素质。围绕高职分类考试改革、研究生自命题改革、招生考试队伍建设等开展专项研究。

28.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指导区县持续优化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的跟踪问效。优化民办学校规划布局,有序开展民办学校设置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督。稳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动选择登记为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完成变更手续,健全民办学校分类监管机制。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行动,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引导民办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29.大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实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行动,加快恢复线下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对外开放。推进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项目)建设。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遴选一批基础教育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窗口学校。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深化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

七、实施强基赋能计划,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

30.夯实教育数字转型基础。举办智慧教育大会(重庆)。落实《重庆市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持续优化“渝教云”环境,不断提升云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由重庆教育宽带网、区县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构成的重庆教育专网,全面融入国家教育专网。支持区县、学校按需扩大网络出口带宽,推动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计划,有序推进校园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31.加强数字教育平台建设。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试点,加快重庆智慧教育平台迭代升级。制定重庆智慧教育平台命名和域名管理办法。启动重庆市“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立项建设工作。加快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特色应用项目建设升级。深化重庆市终身学习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序推动多种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

32.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依托重庆智慧教育平台等载体,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广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建立应用驱动、用户评价、持续迭代的资源动态优化机制,打造一批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实施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引导学校建设、开放优质校本资源。

33.强化网络安全服务保障。落实教育系统党组织网络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网络安全承诺书,压紧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深化“渝教网络卫士”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网络安全漏洞监测、通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推动教育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测评整改,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保护措施,防范化解重大网络安全风险。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重庆市活动,提高师生网络安全素养。

八、实施领军培优计划,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

3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大教师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系列宣传活动,选树宣传教师典型。加强师德师风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10个市级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加大师德师风立案督办和查处力度,开展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推进教育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信息共享。

35.构建高质量教师培养体系。研制《重庆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师范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意见,支持市属高校选派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后。深入实施国家优师、地方优师、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精准实施国培、市培项目,加强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持续探索自主选学项目试点,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深化高职院校双千双师交流计划。推进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示范性师范大学。组织创建市级以上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36.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修订中小学教师、中职学校教师、教育研究、实验技术等4个系列职称申报条件,召开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经验复制推广现场会。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推进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共育高端人才。承办重庆英才大会市校合作论坛,定期发布重庆市高校人才发展指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九、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37.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贯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认真实施《学校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操作指南。推进高校卫生队伍医校共建共享,加强高校健康驿站和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学校防疫物资和医疗用品保障。优化校园防控措施,做好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和应对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控。

38.不断提高投入保障水平。研究人口变化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财会监督。兜牢教师工资、学校运转、学生资助等基本保障,新增教育经费更多向关键领域、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督促区县足额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指导学校用好资金、资源、资产,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基建管理办法,加强项目预算管理,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规范改革后保留校办企业治理,出台《高校食堂管理办法》,加强社会餐饮企业监督和管理,开展师生满意食堂评选。印发《重庆市教育系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节水高校评选,推进芙蓉江“一河一策”方案实施。

39.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制定《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开展《重庆市学前教育条例》立法研究。创建一批国家级、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加强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咨询委员会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命名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水平。

40.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进一步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重要领域、重要阵地、重点群体和重大风险管控,抓好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日常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力夯实学校三防建设基础,打造环校园安全带。抓好涉教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好学生非正常死亡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41.持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机关政务工作数字化,全面推广应用“渝快政”工作平台,用好用活教育“五色图”,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和协同推进体系,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交出教育高分报表。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深化机关党建三基建设和绿色机关建设,积极创建模范机关。指导各级教育关工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宣传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条: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下一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关闭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地址:重庆.合川区  学府路9号
邮编:401520